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心理健康 > 亲子依恋

母亲须知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

本文Tag标签:早期教育  

  孩子稍稍长大变得顽皮了,同母亲顶嘴时常常会说:“又不是我要你生我,你何必管得那么多?”不错,孩子不是以自己的意志来到这世上,孩子所以会在这世上存在,责任完全在于父毋亲。因此如何把孩子养育成人,一事,当然是父母亲的义务了。就这一点而言,这是当然的事情,应是无可争议的。

  不过,由于有义务与责任的关系,世上意外的有许多父母误以以为孩子应该听从父母的,此话令人不胜诧异。譬如说,有许多母亲们,会很轻松地,简直就像到裁缝店定制衣服一般地说:“我希望这个孩子成为技术专家”或说“我希望他成为音乐家”等等。铃木大师常常提起这么一个例子,那就是说,许多母亲们一谈到要让孩子学习什么的时候,几乎都要问:“老师,我这个孩子能不能成器?”这时铃木大师总是劈头就答“不会成器的”。听了这话,母亲们瞬间无不楞住,露出一幅失望的脸色,然后再答她:“不会成器,但一定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昵!”

  如这话所象征的,母亲们对子女所怀有的所有意识,非常的可怕。“我的孩子就是我的”——母亲们的这种意识,等于完全漠视了子女们的意识。当然,对还没有意识的孩子,也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。不是父母该把孩子往哪个方向栽培,应该是要让孩子自行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才对。孩子能向哪个方向发展?能成为什么人才呢?为人父母者的最大责任夕就是要多多提供各种可能性,让孩子自行去选择,自行去发现。孩子的将来是属于孩子自己的,它不属于父母。孩子的感情世界

 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感情,他们的理智尚未成熟,心中自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情绪与感受,这些情意是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。孩子的情感与大人不同,常常让大人觉得他们不可理喻。除非我们化成孩童的心灵来感受,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体会,否则不很容易了解他们的心恩情感。

  孩子有他的怕惧,那些怕惧的内容,客观来说也许并不可怕,但对他来说,那份怕是真实的。有的孩子怕小白兔,或者害怕在浴缸中洗澡,害怕会动的海水,害怕大个子的小朋友;怕接电话;害怕……。这些怕惧也许是暂时时出现的,也许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,父母可能对他说尽了其实并不可怕的道理,但是小脑袋仍然摇动的像个波浪鼓.不肯靠近,或者在勉强接近所怕的东西时,大声哭叫起来,孩子的怕惧反应很叫父母生气,疑惑为什么别的孩子都不怕,惟独自己的孩子害怕呢?我们成人多年,可能已经忘却自己小时侯的经验,也体会不到小孩的无助,无能之感。为人父母者,要试着用孩子的眼光与心灵去体会,接纳孩子的怕惧,准许他们有时候可以害怕,则他的害怕反而容易在成长当中克服、消失。若要训练他们不害怕,也要采用循序渐进、多鼓励、少责骂的方法,强行硬逼他们去接触所怕的事或物,可能更延长了害怕的时间。

  孩子也有他的依恋与爱好,一个用破了的洋娃娃,一张旧毛毡,一些他视为宝贝的收集物,还有一些他自己所作的成品,这些在大人眼中毫无价值的东西,对他的世界而言,却是无价之宝,此外,孩子毕业时、死了宠物时、自己搬家或好友搬家时,孩子也会有他的感伤与不舍,父母不要阻止孩子流露这些情意。有时候,我们出于保护,舍不得让孩子伤心,于是急着说。“别伤心了,别伤心了。”或者:“我们再找一个新的,不要再哭了!”其实,这些感伤之情并不会’伤害孩子,若是我们能表示我们的同情和了解,孩子的这些感伤情绪过一段时间之后,多半会自然地消失。

  在孩子开心时,与他们同乐,在他们难过时,准许他们流泪,他们生气时,让他们说出来,这样,才有助于孩子察觉自己的喜怒哀乐,不压抑自己的情感,将来也才能成为自-己情感的主人。有一份丰富而能自持的情感,才更能品尝生命中的多姿多彩。生命原本是苦乐参半的,我们怎么能够只让孩子享受欢乐,保护他们不去尝到其中的感伤与分离呢?孩子是很爱父母的,他们很怕父母生气,.常常处心积虑地要去取悦父母。有些孩予很乖巧,获得了大人的称赞与疼爱,也有的孩子弄巧成拙,成了大人心目中的讨厌鬼。也许,就因为他的乖巧,努力没能得到适时的称赞,而调皮捣蛋的行为却受到注意,从此增长了他的调皮行为。其实,即使是

  一个令父母,老师头大的“坏”孩子,他的心中仍然想要取悦父母与老师,只是他受到自身能力限制,或不得其门而入罢了。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心中是多么的受挫与颓丧,在我们看不见的心理层面上,一个顽劣不堪的孩子可能饱受着罪恶感的折磨。现在社会上的许多问题儿童,正是被伤了感情、最需要帮的一群。孩子的心灵是纤细而脆弱的。父母如果过分专断,不容孩子有发表的机会,或过分忙碌,成天快速推动生活中的例.行公事而没有余暇听听孩子的心声,就可能错失了察觉小孩儿心中情感的机会。当我们太忙或者自己的心里已被其他事物充填得太满时,就没有余地再来感受孩子情感,于是,我,们看不到他们挂在眼中、悬在口边的企盼与失意、惊喜与感伤,即便他们将情感化为言辞说了出来,我们也常会轻易地驳斥,或者用一大堆道理堵住了他们的嘴,伤了孩子的感情。

  给孩子营养的食物、才艺的训练、丰富的,游戏……,固然是一种爱,聆听他们的心声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、接受他们的感情,了解他们对父母的爱与依恋,更是父母的爱呀!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